自我的割離
自我割離的現象在變態心理學或精神醫學或催眠或存在主義治療或神經心理學...等
中可以找到一些例子與說明. 以下僅供若干例子, 詳情請另參其他相關資料.
大腦兩半球的分割
過去醫學相信, 一個人大腦雖有左右兩半球, 但卻只有"一個心",
即使胼胝體被分割後(左右半球訊息傳導被中斷), 仍是一個心.
但是後來一神經心理學者(Sperry,1982)經過研究發現, 大腦兩半球分割後,變成"兩個心".
該學者的研究貢獻曾獲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
舉例: 讓一個因治療癲癇而已將胼胝體截斷的病人蒙上眼罩,
將一最熟悉的物體(例如一鉛筆)置於他手中, 並要他說出是什麼東西.
如果筆是放右手, 病人會輕易的回答是筆.
如果筆是放左手, 病人將不能回答是什麼.
(左右半球胼胝體被截斷後, 因筆放右手時,
右手感覺神經元會將神經衝動傳導至左半球的體覺區, 左半球語言區再命令回答是筆.
但筆放左手時, 感覺衝動會傳到右腦, 但右腦無語言區,
且胼胝體被截斷而使訊息傳不到左腦語言區, 所以當事者答不出.)
上例為, 因生理上的割離, 而造成心理的分割. 但以下的例子則與生理上的無關,
而屬於心理上的.
解離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舊稱多重人格)
解離身分疾患的定義是:
A.一個人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身分或人格狀態.
B.這些人格或狀態至少兩種以上,一再的完全控制此人的行為.
C.不能記起重要個人資料, 其範圍太廣泛而無法以普通遺忘來解釋.
D.此障礙非由某種物質使用或一般醫學狀況之直接生理效應造成.
(以上定義出於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四版)
心理防衛機轉(self defense mechanisms)
本理論出於精神分析學理論. 個體用來降低焦慮減少衝突或適應壓力而歪曲心理的
一種心理歷程. 例如投射, 潛抑, 分裂, 隔離作用...等.
舉例: [分裂]- 內在客體表徵...等, 被個體二分為"好"與'壞',
外在客觀現實無這樣的區分, 在內在卻被當事人這樣區分.
前述的多重人格,也可能來自這類心理防衛機轉與歷程.
新解離論(neodissociation theory)
本理論出於對催眠的研究.
催眠師A指示受試者B 催眠後B的左手將失去知覺, 此時把B的左手放入冰中數秒.
此時要求B口語回答是否疼痛, B回答不痛. 但如果要B右手扶住按鈕, 並指示如感到
左手疼痛, 即按鈕. 結果發現即使B口答不痛, 卻右手按鈕.
若右手用寫的表達, 也獲得相同結果. 也就是說, 在催眠下, 左手"不痛",
是催眠後的知覺扭曲, 右手按鈕或書寫表示痛, 是真實情況.
這表示人在催眠後的意識經驗的分裂.
自由意志的可能
有些人相信人受過去經驗與學習等的影響、受過去決定,他們相信人沒有自由意志、相信意志無法自主.然而由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見,人心有區隔的現象,這種割離與分裂的狀況帶來了不被過去影響的可能、跳脫被過去決定的層次成為可能.
(參考資料:張春興著現代心理學; APA編DSM4; ...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